软件所召开“网络空间大数据表示、度量与语义理解”973课题研讨会

文章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5-26  |  【打印】 【关闭

  

  522日,国家973计划项目“网络信息空间大数据计算理论”课题一“网络大数据的表示、度量与语义理解”在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召开了第三次课题研讨会,来自课题主要承担单位软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近百名课题组成员、研究生及单位科研人员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研讨会由课题一负责人、软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沈一栋研究员主持。上午,课题组与软件所青年联合会共同承办了学术公开报告。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的李航主任以及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何源副教授分别做了主题汇报,介绍了人工智能发展以及异构无线网络共存的一系列最新研究成果。 

  李航主任首先作题为“人工智能未来展望——知识与语言”的主题汇报。在汇报中他指出,虽然近年来人工智能的技术开发有了突破性的进展,但现有的人工智能系统并没有和人类似的长期记忆,拥有长期记忆系统的智能水平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他表示,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的自然体现为信息的自动获取,以及自动问答,并解释了其中重要环节的关键内容与技术。随后,李航主任表示在技术上,神经处理(深度学习)和符号处理的结合会是实现这个目标的最有效手段。最后,李航主任结合诺亚方舟实验室的相关研究和工作,以及业界的相关内容做了简明扼要的总结。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何源副教授做了“异构无线网络共存性研究”的主题报告。众所周知,日益丰富的物联网应用部署着大量无线网络设备,这些设备遍布生产、生活的各种控件,共享免费开放的频谱资源,却常常采用异构的网络通信协议,无法直接交换数据,还往往频繁冲突互相干扰。何源教授表示如何使这些设备和谐共存、甚至有效协同起来一起工作正成为物联网研究与应用发展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在报告中,何源教授阐述了异构无线网络共存性问题的由来以及科学内涵,同时还提及了其团队在异质干扰管理和跨协议通信方面取得的研究进展。报告后河源教授还就与会者相关疑问进行了回答。 

  下午,来自华为公司诺亚方舟实验室以及软件研究所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老师和同学们分别介绍了他们在大数据表示、语义理解方面取得的最新研究进展。来自华为的蒋欣博士做了题为“Neural Generative Question Answering”的学术汇报,他介绍了华为诺亚方舟实验室在利用神经网络方法训练知识问题系统上的进展;沈一栋研究员、李航主任以及时磊副研究员就相关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尚利峰博士随后做了题为“Building Practical Spoken Dialog Systems”的学术汇报,介绍了有关对话系统方面的研究,期间提到在研究过程中建立了一套新的数据库组织体系。大家就该话题积极参与讨论。接着,软件所研究生周芃、江涛、王乐分别做了题为“Incremental Multi-view Learning”、“UrbanFACET: Visually Profiling Cities from Mobile Device Recorded Movement Data of Millions of City Residents”、“DeepClue: Visual Interpretation of Text-based Deep Stock Prediction”的学术报告。

  报告会结束后,大家就人工智能发展和多轮对话等方面的研究思路与进展展开了广泛讨论,并就后续课题研究与合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学术报告

活动合影